蔡元培第一次辞北大校长职:1917年7月3日;蔡元培第二次辞北大校长职:1918年5月21日;蔡元培第三次辞北大校长职:1919年5月8日;蔡元培第四次辞北大校长职:1919年12月31日;蔡元培第五次辞北大校长职:1922年10月19日;蔡元培第六次辞北大校长职:1923年1月17日;蔡元培第七次辞北大校长职:1926年7月8日。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中央执委、国民***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中国第一本***学专著是由蔡元培先生撰写的《中国***学史》。
这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阐述了从孔子到王阳明28位思想家的***思想,附录中列叙了戴震、黄宗羲、俞正燮三人的道德学说。
《中国***学史》是我国第一部***学史专著,作者从厘定***学、***学史等概念人手,对中国从上古到宋明时期的***学作了系统的探讨,不仅叙述了各个时代总的特点,而且就各时期的重要流派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后者虽名为《中学修身教科书》,实际上是给全体国民所写,是他的培养健全人格以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学: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即关于道德的科学。亦称道德学、道德哲学或道德科学。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45]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中央执委、国民***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四大元老之一。[2]
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1]。
北伐时期,国民***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3]。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与厉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4]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lus100.com/post/1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