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是在日本留过学的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认识的鲁迅和鲁迅是同乡,鲁迅回国后写的回忆性散文范爱农就是此君,1912年的时候,爱侬溺水而亡范爱农1883年生,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浙江绍兴黄埔庄人在徐锡林的教诲下,范爱农思想进步,学习勤奋,成绩优良,是绍兴府学堂的高材生,也是徐复瓣的得意门生之一
送一些中国特色的东西,下面是我个人的看法:
1.例如中国结,对联,香木扇,木雕等小挂件装饰品
3.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如:中国水墨画,字画的仿真品,诗集等。
4.如茶,绍兴老酒等富有特色的食文化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等,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别署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主义运动中的激进派,为了变法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谭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之激进和深刻,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并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先导。
***(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
1、谭嗣同
谭嗣同,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2、康有为
康有为,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他是旷世奇才,曾与***、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他教过物理学、数学、哲学、中国音乐史、中国语言、汉语语法等课程。
其博学强知令人惊叹,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中国现代音乐学先驱的赵元任。
赵元任,美国国籍,1892年出生于天津。父亲中过举人,母亲善诗词及昆曲。
戊戌六君子都算吧。
戊戌***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史称“戊戌六君子”。
***(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lus100.com/post/20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