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可谓是国民政府最低调最佛系的首脑。
林森出生于1868年2月17日,福建闽侯县人,属于资格最老的***元老之一,辛亥革命成功后曾任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的首任议长,后来领衔“西山会议派”对抗蒋介石的南京国民***,在蒋介石于1931年12月通电辞职下野后,又被推选为国民******,直到1943年出***身亡后方告结束,林森已经连任六届12年的国民******!
但是,几乎所有人只知有蒋介石,不知有林森,几乎所有人也只服从蒋介石的命令。林森虽然是国民***首脑,但是却几乎没有任何实权,他的处境在所有人眼里极为尴尬,可是他仍然泰然处之。
既然林森只是个没有实权的“摆设”,又为何让他坐在这个位置上呢?
一
林森被任命为国民******以前,蒋介石迫于各方压力,已经决定再次***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卸任国民******的职务。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发布的《中华民国***组织法》规定“国民******兼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借此总揽了党政军大权。但是,蒋介石也始终受到反蒋势力的威胁,后来他更是气得直接软禁了胡汉民,也由此引发了反蒋***。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被认为奉行“不抵抗政策”,自然要为这件事买单,所以要求蒋介石下野的呼声愈发高涨。
于是,蒋介石决定“以退为进”,事实上早在孙中山时代,蒋便已经将“以退为进”玩得出神入化。但是,蒋介石也不傻,当然是“退职不退权”,同时安排人接任国民******,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不能成为日后他复出时的阻碍。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森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现在的人们一提起***时期的领导人都会想起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实际上从1932年到1943年长达11年的时间里面,国民***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都不是蒋或者汪而是林森。林森曾经任南京临时参议院的议长,护法国会参议会议长,国府立***副院长等重要职位。
南京国民***建立后,因为各派之间缺乏一个共同认可的领袖,所以彼此之间纷争不断,蒋介石在数年的时间里面两度下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当时蒋介石的德才都无法服众,林森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成为国民******的。九一八事变后,国民******的地位遭到修改,国民******开始虚位化,按照***四届一大形成的决议,国民******形同立宪国元首,提高行政院长的职权,使其的实际地位相当于内阁制国家的总理。而在***人选的标准上面,当时强调要“年高德劭”,而蒋介石本来嘱意的是于右任,但是与于右任相比,林森有着更优势的条件,在当时不管是汪还是蒋实际上对林都能接受,但是于右任因为与蒋介石走得太近,因而并不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
林森在当选为国民******后,主要发挥了以下几种作用:
其一:为***的党内团结而奔走。30年代初期,两广方面与蒋介石集团素来不和,而林森与两广的陈铭枢、孙科关系密切,所以林森就发挥了***内粘合剂的作用。林森曾经成功劝说孙科不去广州任职、在福建事变爆发的时候,林森亲自赴福建劝说蔡和蒋二人停止反对蒋介石***。
其二:协助蒋介石处理部分内政外交事宜,蒋介石在30年代到40年代忙于抗战,而林森则负责了国民***的对外交往事宜。比如接见外使,接受国书,对内则负有颁布奖赏等作用。在抗战时期,作为国民******的林森还经常会发表一些鼓舞全国军民的讲话,对于鼓舞全国的抗战斗志都有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
虽然是没有实权的虚位元首,但是林森在出任国民******期间,不争权,不钓誉,所以在1943年林森因***去世后,国民***为其举行了国葬。
“林子超先生把国府***做到了“虚位”,以至于虚到有的人居然已经“目中无***”了。”
这是当年胡适先生在《盗火与革命》一书中所说的一句话,而林子超先生指的就是林森。在1931年林森走到了人生最为顶峰的时刻,他在当年取代了因九一八事变而下野的蒋介石的国民******的职位,自此林森成为了民国***名义上的最高国家元首。
但是我们谁都知道此时的民国实际的领导者还是蒋介石。而在次年后蒋介石重新回到***中的时候,他虽然不能将林森赶下国民******的位置,但蒋介石却独辟蹊径的以借口抗日的需要将之前已经被废除的国民***军事委员会这一机构再次起用,而他自己就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自此蒋介石就利用这个职务将林森的国民******的职位逐渐虚设化,并最终成为了一个只是拥有名义最高领导人头衔的职务,空有地位却毫无实权。
当然不管林森有没有权力,林森在国民***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他是最早加入中国革命党(中国***的前身)的元老级人物,到了民国中期他的地位与当年的孙中山不相上下。林森可以说是一位老革命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他就是第一批响应的起义的领导者,起义成功后他就任九江军***民政长(就是后来的***)。国民临时***成立后他就任为参议院议长,此时的他在名义上与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已是平起平坐。
1916年林森成为了孙中山的广州大元帅府的外交部长,两年后成为广州军***的参议院院长兼宪***议议长。1921年成为非常国会的参议院院长(此时的非常大总统也是孙中山),次年任福建省长。1927年宁汉合流后,被推选为南京国民***常务委员,次年任国民***立***副院长。1929年改任国民***任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央监察委员,之后在1931年接替蒋介石成为了民国最高国家元首(名义上的)。
其实看以上的林森履历就知道他在***的地位有多高,作为几乎与孙中山同一时期参加反清战争的元老,他在国民***中的地位,甚至连汪精卫、孙科、谭延闿等都比不上,在当年随着宋教仁、黄兴、孙中山、廖仲恺等元老的相继逝世,林森可以说是国民***中少数几个资格最老、地位最高的人,而在当时在地位上也与之相比的也只有胡汉民、谭平山等少数几个还在的元老能比。
在1947年,***“行宪”之前,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是国民******,担任过国府***的人有 汪兆铭, 谭延闿,胡汉民,蒋介石,林森。由于国民******是国家虚无元首,没有实际权力,但林森却是一个合格的国家元首,他的话语权肯定不大,但他的影响力是不小了的,深得蒋介石的尊重和信任。
林森生于1868年,原名林天波,字子超,福建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林森属于中国同盟会元老级会员、在辛亥革命中亲自领导九江起义,由此当选为中华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后担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外交部长。可以说,在孙中山在世的时候,林森并没有处于革命党核心阶层,不过是个行政官僚。在孙中山去世以后。林森担任国民***委员,当选为立***副院长,在1931年12月23日,接替因九一八事变而下野的蒋介石任国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森语1941年12月9日代表国民***对日宣战。1943年8月1日因***在重庆逝世。可以说,终林森一生他始终没有进入***核心阶层,基本上是被边缘化。但林森凭借着资历和深厚的人脉,以及凭着“清流”身份主持的国民***的运作。林森的可以说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人,但也正是他的低调。让***得以平稳运行。
应该说,这位没有领导过国家的国府***,其实就是蒋介石一个大阿福,一个实际的傀儡,没有任何职权,作为一个深谙政治黑暗的林森他主动远离政事,从不掺和任何人事和军事。林森无为到无人认识的地步、军统的小喽啰在检查的时候拦下了林森的车,而且行为嚣张,林森不过气谴责了几句,喽啰抡拳揍林森,好在有人认识,才免于国民***的***被打。
但就林森个人操守而言,他是极其清廉的人,林森其妻早丧,为表妹没有再娶。而且不近女色。个性比较绵软八面玲珑。没有政敌。是个老好人。(相对当时的官场),但却敢于顶撞蒋介石,这不过是做给别人看的,林森的做官的原则就是“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这就是为了避祸。让蒋介石知道他“不争权”,你也可以理解为清高,为了团结。一切为了抗日。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个人只有不结党,不结兵。 不揽权。就没有上位的势力,他就可以平安一生,这应该就是林森的真实的想法。如果林森想提高他在***内的地位和权力影响力,大概也不如汪精卫,陈立夫,李宗仁之流,因为在***没有军权是啥事也做不成。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来说。林森是颇有自知知明的。唯一值得夸耀的事情。就是在民国初年。林森以参议院议长的身份,迫使曾使目空一切、趾高气扬的袁世凯不得不在解除佩刀后才被允许进入参议院。
一代大家胡适对林森的评价不高,迫有些不以为然:“林子超先生把国府***做到了‘虚位’,以至于虚到有的人居然已经‘目中无***’了。”而***大佬叶楚伧对林森评价和高:“公生平宁静淡泊,勤整廉贞,举措抑扬,不私奸匿,造次颠沛,不离规矩,居常和易,童稚可亲。临大难,持大节,则峥峥岳岳,凛乎如神。”***官方则高度称赞林森:“一代完人”、“千秋模范”。国民***发布褒崇令.
实际上,林森在民国历史上存在感很低,几乎没有起到任何实际作用。基本上就是一个牌位。于国家无功。他自己为官清正廉洁、不慕名利、重视教育、活力奉简约,朴素至极。自律甚严等,但也仅此而已。在对待蒋介石是谨慎小心,对待国事是悄无声息,这是林森坐稳国民***府***的职务。林森处事已经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林森公开说:“以后武将有事直接去见蒋介石,文官去找汪精卫,无需到我这里来。”林森当国府***碌碌无为。但对抗日还是有一定贡献的,是值得赞赏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lus100.com/post/4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