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教一下“广泛认可推荐”的标准是什么?
一、王阳明简介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二、说明
1、同时被历史认可为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的有几人?
作为一个曾长期翻阅过《传习录》《大学问》的哲学嗜好者,我试着来解答这个问题!
1.当下国人最关注的是物质生活、赚钱理财之道,身心灵健康成长只能靠后。
即便是一再被“国产的”或“进口的”成功学、心灵鸡汤文“忽悠”后,有了免疫力,有亲近国学的意愿,但每天为生计奔忙赚钱的逼迫,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真如铁”!
在工作之余,就需要放松来点“实在有料”的,“口味”有点重也不妨。这就是当前“小丑***”为什么“走俏”受欢迎的原因了!他(她)们可以逗我开心拉升我的“智商”,释放自己的“优越感”,多爽啊!
而“古今完人”王阳明的心学,最初就是教人“如何成为圣人”的学问,是与“尧舜之道”、《大学》一脉相承的!
相较急功近利的西学,这的确是现在最需要的“圣学”,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却没有几个受众,不能延伸扎根。因为,它本来就是种士大夫治国理政的学问,与俗人凡人关系不大。
2.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读”
在教科书上,王阳明心学是被定性为“主观唯心主义”者,虽然有学者从道德论、量子论角度为他“***洗白”辩护,但过去教条粗放型的“破除迷信”导致的思维“固化”、定势、板结,即便一时的科学“再启蒙”也难以挽回。
用科学“认识论”诘难心学是有问题的。心学是“形而上之道”,(西方)科学属于“形而下之器”,不在一个“维度”层次。心学之心“非唯心之心”,古代中国人对“心物先后”根本就不感兴趣,此为近代西方精神殖民“殖入”之命题。
此心非彼心,她源于易道传统的心性之学,是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心”、圣心,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学更偏重是“价值论”,以华夏易道文化为根基,这个理不清,心学就没有土壤、立足之地。
谢邀!
这个标题应该有问题,随着领导人9次提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王阳明热已经形成!应该不被认可,是之前的事情!
以前之所以不被认可,主要两个原因:
王阳明心学,是把读书人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解放出来,提出“***皆可成为圣贤”的向内求的思想,打破大家一味盲目崇拜朱熹这个圣人这个怪圈。而且王阳明直接指出朱熹私自篡改《大学》这部经典,加上自己的解读,是错误的,而带来了很多问题。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对封建统治阶级禁锢读书人的行为是背道而驰,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在封建专制的年代,在一个圣旨即是真理的年代,在一个“一句顶一万句”的年代,下属和百姓,既不需要有独立的思想,也不许有怀疑精神,他们只需简单的服从。难怪,统治者们更喜欢朱熹。因为朱熹劝天下人认真读书,多读官方勘定的圣贤书,照着书上说的、圣旨写的,做去就行。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和“***皆可成为圣贤”,而不必以程朱理学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以“觉民行道”代替“得君行道”,这是开启民智,一定要加以禁止!
作为一个绍兴人,从最早至阳明先生的墓地祭拜需要当地人指引才能找到,到如今绍兴城内铺天盖地阳明文化的传播,总共为时不超过十年。
阳明先生之前不被世人广泛认可,其因大概有三。
第一,阳明先生的思想中,有一个被我们历年教科书上打上了“唯心主义”思想的烙印,那即是著名的“南镇观花”,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而我们国家是提倡唯物主义的,自然他的思想不会被大范围去宣扬。
其二,阳明先生曾经平叛镇压过农民起义,而我们是农民起义起家的,中国历史上好多农民起义都被我们宣扬的十分正义,所以镇压他们的,当然是邪恶的,君不见曾国藩还被后世之人称为“曾剃头”,但真实的农民起义他们所干的事,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所以“邪恶”的人不便于宣传。
第三个,我们有一个敌人叫蒋中正,此人十分崇拜王阳明,到台湾后把台湾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本着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的思想,阳明先生自然就被搁置一边了。
综上所述,一个文化或者思想能不能被广泛认可推荐,是跟国家及政党的引导提倡息息相关的。
时代在进步,社会更丰富。阳明学说及心法仍在应用,主要看怎样认识体会。致良知,换成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道德修养与文明建设,具体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加强了法律意识和行为规范,讲政治有纪律,讲品行有规矩,讲奉献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人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个人素质也是时代要求。知行合一,变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道德修养与生活水平共同提高。真理的追求,智慧的报酬就是让人民富足,社会进步,世界和平,人类幸福。世事新说,真理长歌。
那些我看过的好看的纪录片
1、BBC《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盛典》
做纪录片,BBC是专业的。通过镜头语言将宏大或微小的画面拍得十分精致。这个片子分为回家、团聚、欢庆三集。其中,主持人亲自体验了骑摩托车回家是什么感觉;让观众感受到打树花的震撼;而辣条这种食品也出现在画面中哦。让我们看到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年的样子。
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却让老外感到惊叹不已。纪录片中也显露出中国社会的一些问题,轻松之余引发思考。
春节是中华名族最隆重的节日,到处洋溢着喜庆节日的氛围。中国人对节日的重视和仪式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每位中国人甚至世界的影响。
2、《地球脉动》
同样是BBC出品的良心制作,当然也是拿奖无数,至今依然让人为之惊叹。来,我们通过一组数据了解一下制作是怎样的精良与用心。
40位摄影师,130人的摄制队走遍62个国家,200个地点拍摄,2000多天实地调查,耗资8000万英镑,制作历时5年,简直每一帧画面都是辛苦和资金在支撑,每一帧画面都让人啧啧赞叹。
从山顶到水底,从南极到北极,从森林到沙漠,摄影师经常只是为了几秒钟的镜头等待几天,只为拍到难得一见的画面。摄制组深入到最偏远最危险的地区,才能拍摄到观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宝贵并珍稀的镜头画面。他们探索“美丽星球”,捕捉瑰丽神奇的景色其实是希望大家珍惜并保护地球,抵抗全球变暖,引发思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3、张以庆导演的《幼儿园》
纪录片聚焦到幼儿园的小朋友身上,记录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日常。从孩子自己穿衣服、吃饭、上课、打架等行为展现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真实情况。虽然孩子只有几岁,但个性和思想显然早已不同。幼儿园里有童真、束缚、朋友、讨厌的人、喜欢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lus100.com/post/4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