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留学英国第一人,一个被历史尘封遗忘的人物,他就是黄亚东,一个出生清朝乾隆年间的广州人。他弃仕从商,留学英国回国成为“海归”后继续从商。
乾隆年间,广州作为大清唯一一个允许对外通商的港口城市,经商氛围可谓浓厚至极。年轻的黄亚东深受影响,于是决定弃仕从商。但是他的“出国留学”之路并不顺利,因为有着很多限制和不便。
那个时候的清***有着严格的规定,那就是“中国人不得与外国人接触,不得自由出洋不得长期居留外国。”
黄亚东是如何办妥出国留学“手续”的具体细节目前基本无法考证。他最终是由英国人布莱克的安排下,踏上了留学英国的道路。但这中间必定经历了一番曲折的经历和坎坷。
黄亚东自身知识渊博,涉猎领域广泛,出于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和追求,促使他来到了英国。在英国他努力学习英语的发音和写法,慢慢的可以使用英语来交流。同样的,作为第一个来自东方古国的黄亚东对西方英国上层阶级来说也是极有新鲜感和好奇感的。黄亚东对于中国文化以及工艺学识都是他身上极为耀眼的闪光点,并且他与众不同的外表和谈吐,吸引了无数英国上流社会人士的目光。因此,黄亚东接触到了很多英国人,也开阔了视野、见了世面,更是接触和学习了很多西方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知识。
黄亚东“学有所成”回国后,他继续投身商贸生意。但他依旧与英国友人保持着信件的交流和往来。后来,他给英国著名汉学家和语言学家威廉·琼斯爵士回过一封信。信中,他婉言谢绝了琼斯爵士希望与他一起翻译中国经典作品的要求。而他在信中婉拒的理由居然是“生意太忙了!”由此可见,黄亚东回国后的生意做的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清乾隆年间的黄亚东得算是第一人吧,在英国朋友布莱克的帮助下来到英国,并在英国的七棵橡树学校学习。在英国,黄亚东也算得上是上流社会的名人,可是这个海归回国后,也就没了记载,估计还是在做生意吧。
他叫黄亚东,是留学英国的中国第一人。
黄亚东出生于1753年,广州人。
乾隆年间的广州,是当时中国唯一允许对外通商的港口城市。或许是受广州浓厚的经商气氛影响,年轻的黄亚东弃仕从商。
英国方面的资料显示,黄亚东是经过英国商人约翰.布莱克的安排,才到达英国的。
黄亚东抵达英国时,接待他的是布莱克的父亲——布莱克船长。
虽名为英国公爵的侍从,但黄亚东更像是中国王公贵族的门客。在公爵府的安排下,他就读临近诺尔庄园的七棵橡树学校。
据悉,黄亚东曾去过伦敦的皇家学会;还曾去牛津大学,帮助重新规整中文词典和书籍。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另一幅黄亚东的肖像画。2007年,此画随大英博物馆到中国展出,画中的黄亚东完全是英国绅士的打扮。
为黄亚东作画的乔舒亚·雷诺兹,是英国18世纪著名的画家。 他是***艺术学院的创办人之一,也是第一任院长。
1784年,回到广州后,他继续经商,并与英国的朋友们保持信件往来。
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在建立江南制造总局时,让容闳从国外代购了一批机器,结果机器买来了,结果因为很多人不懂洋文,也不知道相关的专业知识,容闳教起来是相当费劲,甚至是毫无进展。
于是,这位当时留学第一人,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就向曾国藩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建议——送一批留学生去欧美学习,将来回国可学以致用。这个提议引起了曾国藩的重视,他向朝廷递上了这份请求,当时同治大笔一挥就签下了:依议。
从1872年至1875年,清***分四批,共派遣了120名留学生,平均年龄只有12岁。
当时选拔的条件极为严格,即便最初没有人报名,清***也没有降低选拔的标准:
凡肄业学生必须身家清白品貌端正禀赋厚实资质明敏者方可入选;其身体孱弱及废疾者概不收录。凡挑选以年在10岁至20岁为率,凡12岁至14岁者择其文理略通即可入选,其15岁至20岁必须中国文理通顺及粗通洋文、略解翻译方可入选。
最终,还是有一百来个家庭,把自己的孩子送来报名,其中近七成是广东人,而广东人中,有近一半是来自香山县。
当时是公费留学,还给每个孩子所在的家庭两年的生活费,预计将留学15年,可在1881年,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中途夭折,这又是为什么呢?
清***当时派留***童打的如意算盘是:留学生的思想和政治保持的是传统的封建文化,在此前提下,把美国的先进技术搞到手。
我们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更何况这些留学生普遍只有10岁到16岁。在美国,他们接受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过的是美国式的生活,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而言,这样的环境十分容易美国化。
留学生***的起因
1870年(同治九年),容闳(五品同知)建议曾国藩,建议由***出资,选派学童赴美留学,学习美国先进技术。
此时是洋务运动时期(1860年-1894年),于是容闳的建议,受到洋务派的曾国藩***纳,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上奏,经过筹备,于1872年到1875年(光绪元年),每年选派学童三十名(年龄是十岁至十六岁,),四年一共选派留学生120人。原本洋务派的***是:学习十五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八月十一日,安排陈兰彬为监督、容闳为副监督,带领第一批学童赴美留学,一共三十人。这就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
说来话长,(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底,在香港的美国人,勃朗校长夫妇因病准备返美,临行前想带几名学生一同赴美留学。最后带走的容闳、黄宽及黄胜三个人去美国留学,容闳后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当然不是官费。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崩,卒年45岁,死因脑溢血。而之前一直是两宫慈安和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这就是意味着,这一年慈禧一人独揽大权。而慈禧应该算是顽固派的代表。
经过南北战争,实现真正的统一,并且进入工业化,开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留美学生受到美国新思想和文化影响,在所难免。
监督陈兰彬思想守旧,却偏执的认为留美学生的“西化”行为,会引起对清王朝背叛,所以上奏朝廷,告发副监督容闳将留学生带入歧途,留学生在美国行为放荡不轨。
于是1876年(光绪二年)清廷调任陈兰彬为驻美公使,容闳为副使。由陈兰彬推荐的翰林吴嘉善继任留学生监督,管理学生。
然后就发生了,吴嘉善在任监督期间多次上书总理衙门,表示留美学生“行为放荡,淫佚无束,信奉***,剪长辫,穿西装”,学生继续留美有害无益的言论等等....后***考虑是否撤回留学生,问这几位负责人其想法,吴嘉善表示赞同,又接着联合陈兰彬,上奏清廷,要求赶快撤***留美学生,防止思想受毒害。李鸿章的意思是,撤一半留一半,学有所成的撤回来,其他留下来继续,陈兰彬则主张全撤。陈兰彬和吴嘉善主张受到清朝顽固派的支持。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自***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西洋科学技术的厉害,打算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容闳的倡导下,洋务派大臣曾国藩、李鸿章上奏朝廷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学习先进技术,培养新式军事人才。1872年,经清***批准,在陈兰彬、容闳等人的率领下,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从上海启程,前往美国学习,这次总共有三批。随后清***又组织留学生去欧洲、日本学习。
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努力学习,学成后回到祖国报效祖国(有一些被清***召回、有些生病去世,这些人因此没有完成学业)。留学生中有40多名任职于北洋、南洋舰队,作为管带、舰长等,是清***海军的中坚力量,他们投身于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有些人为国捐躯,有些人则继续为祖国效力。除了军界外,在铁路、电报、矿山、外交等方面,这些留学生都贡献着自己得力量,如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等等。
我是掘史官,欢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朝第一批留学生排名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朝第一批留学生排名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lus100.com/post/4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