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专业来说,在美国,可能会更有用武之地,也会尽短时间产生相应的成果和效益。
但如果放眼人类来说,都是造福人类,相信林桦也有自己的考量,而不能仅仅以民族罪人的名义去进行道德审判。
林桦当年在美国学的是自动化控制专业,而那时国内科技和工业非常落后。林桦认为以他所学专业回国后会无用武之地,而留在美国会获得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林桦的选择看似是出于职业规划的考虑,实则是缺乏家国情怀,对民族前途没有信心。他后来参与民兵洲际导弹的研制,在中国人眼里就是背叛。而与他同一专业的梁思礼学成后回到中国,在新中国航天事业中大展拳脚,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了万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在上个世纪,中国还不是特别强大,我们的科学技术还处在一个相当初级的阶段,急需要掌握国际先进科学知识的人才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有志气又爱国的青年科学家们纷纷选择去国外留学,并在学成后毅然归国。
像是我们熟知的华罗庚,年少时家贫,自学了高中和大学的课程,20岁时发表的论文就在数学界引起轰动,是数学界不可多得的优秀科学家。
本来他凭借他的才华与名气在国外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他却在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回国参与祖国的建设。
在那个时期,这些青年科学家学成后想要回国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留学的国家会想尽办法留下他们。
但有志者事竟成,什么事情也难不倒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钱学森的事迹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当美国***得知他要回国的时候,不仅吊销了他的工作证还将他关进了监狱。
但这些都没能使他改变心意,最终在我国***的争取下,他在1955年回到了祖国。
这些德才兼备的科学家实在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榜样。在那个时期,回国后的待遇和留在国外是比不了的。
回国就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埋头苦干,生活上也不一定能得到保障。留着国外工作可以享受高***待遇,过着舒适的生活。
科学无国界!但你要深知是祖国公费派你去留学的,学成不回国,还邦帝国制造武器来对付祖国,内心不愧疚吗?不是叛徒是什么?叶落归根!爱国热情,感恩的心都被狗咬了!应该是可耻的叛徒!
清朝公派女人去国外留学始于1881年,第一位出国的女留学生叫金雅妹女士。
金雅妹于1881年由美国的传教士麦加梯博士(Dr。 Mocartee)带领赴美,到美国纽约医院附设之女子医科大学学习,四年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进入到纽约医院实习。
1887年,金雅妹在纽约《医学杂志》上发表《显微镜照相机能的研究》论文,引起很好的反响。 1888年,金雅妹放弃了在美国稳定的工作,回国利用其在美国所学的知识,传播先进的医学技术。
在金雅妹之后,又有何金英、康爱德和石美玉等人,她们都曾赴美留学,成为出色的医生,回国后组建新式医院,开创了女性出国留学的先例,成为19世纪妇女解放的先驱人物。
不是清朝留学生,钱学森出生于清代。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1935年至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具体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但可以给一点建议。
公费出国留学,***一般都是有名单的。相关的档案,有部分已经结集出版。比如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其中有专门的留学教育部分,收录了少量的几份名单。未出版的部分,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一个是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另一个是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还有一个是台湾南投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具体分布情况,要和管理员咨询之后才能了解。另外,公费留学是***间行为,日本***应该也有档案留存。但具体情况我不是太了解,需要咨询日本相关机构的管理人员。
赴日留学的人员当中,自费的人数也不少。但***一般不会统计自费人员的名单,这个寻访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真的要做,应当到日本当时接收中国留学生比较集中的几个学校收集资料。
以鲁迅先生为例,他起初学医是为了拯救国人健康,后弃医从文是为了拯救国人精神。
为何如此?
在国人立场,他看到西医的先进技术,所以去学习了,但跳出了当局者迷,以另一个角度看大清,他看到了最该拯救的是国人的精神。
而且不是所有公派留学生都要革大清的命。
北洋水师的将领都是公派留学生,结果呢,几乎都成了大清的牺牲品。
两个例子对比,牺牲都是必要的,但革大清的命才是救国之道。
上面的改革叫改革,下面的改革叫革命。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出国前还得签生死状。官员、富人的孩子,谁出去留学!人家等着科举呢。由于挑选的都是相貌出众的孩子,再配上个辫子。一群美国孩子很奇怪,不停地对他们喊:Chinese girl!Chinese girl!清朝人的辫子在世界历史的框架内非常奇葩。清朝人之所以让欧美人瞧不起,辫子“居功至伟”。同样,清朝的女性更加不容易,她们是世界上最累的女性。[_a***_]剧里的大木头片子,明显是被加工过的。民国时期,女性为什么过于向往美丽?压抑的太久了!
乾隆皇帝对清王朝最大的“贡献”是:把老百姓改造成了奴才。乾隆皇帝和洪武皇帝一样,对官员很变态,对老百姓很温柔。但乾隆皇帝更胜一筹,他对老百姓的温柔体现在,对你好可以,只是不允许你有思想。清王朝的百姓是不允许越级***的。
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乾隆皇帝常年焚书坑儒。事实上,乾隆皇帝的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无法比拟的。修了一部《四库全书》,不知烧了多少“四库全书”。乾隆皇帝办公室的外面,常年有个炉子,那个炉子常年“香火不断”,烧书似乎成了乾隆皇帝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乐趣。
在乾隆皇帝的统治下,清王朝的官僚完全植物化,清王朝的百姓完全动物化。在“乾隆盛世”光环的笼罩下,乾隆皇帝的后世子孙无不效仿着他的祖宗,一边加紧控制官僚和百姓,一边加速着***。
清王朝统治的土地上,百姓成了极其听话的奴才。可一旦这些奴才走出了清王朝的土地,看着眼前的花花世界,除了感到耻辱,也只剩下“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了”。
什么事儿都怕比较啊。留学生到了海外,拿外国和大清一对比,立刻就会意识到大清是何等的愚昧落后,国外是如何的先进文明。那些要革命的留学生都有一颗真正的爱国心,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们都恨不得让中国一个晚上就脱胎换骨,变成文明先进的国家。
可是问题在于,这个大清抱残守缺、冥顽不灵,以爱新觉罗家族为首的一大批封建统治者死抱着大清的“祖制”不放,死抱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陈腐观念不放。真正想要用和平手段来改造旧制度的人,例如戊戌六君子,都被扣上“谋逆”的罪名给杀掉了。因此,满清王朝本身就成为了历史发展的绊脚石。要想让中国进步,要想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就只能革命,只能推翻满清王朝了。
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的爱国留学生们就逐渐统一了认识,要爱国,就必须革命,就必须推翻满清王朝。因此,无数的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都投身到了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之中。
到了1910年,当满清王朝的“立宪”把戏最终被戳穿,“皇族内阁”上台,封建统治者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时,几乎所有的正义力量都站到了满清王朝的对立面上。武装起义的风暴风起云涌,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满清王朝。可以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下图为广州黄花岗烈士的遗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lus100.com/post/61840.html